内容预览:
浅析法治思维内涵及提升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各级公务员基本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要求公务员必须明晰“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
法治思维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所谓“法治思维”,就是公务员在法律意识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思考问题的模式。它包括以下基本内涵或要求:第一,宪法法律权威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根本要求。法律一经公布便在全国范围内一体遵循,包括执政党在内的任何组织和位高权重的任何个人,即便是为了大多数人利益和良好愿望,也不能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宪法更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当前影响宪法权威的是宪法实施的监督问题。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违宪的现象,而是缺少违宪审查的作为、决心和机制。第二,人民主权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本质要求。正因为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而人民主权是民主的本质体现。因此,法治思维也成为人民主权思维的本质要求。人民主权思维,就是做决策、定措施要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吸收人民的参与。第三,合法性的思维。这是法治思维的基本要求。公务员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中,必须首先考虑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规定,在对各种行为、利益诉求、期待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分析中,把合法性评价放在首要位置考虑。第四,…………
本文共2855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