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优化路径思考
在县级公立医院审计调查中,笔者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内部审计机制建立不全、内部审计人员水平不够、开展内部审计监督不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推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质效,全面提升审计成果层次和水平,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应从“查病”入手,对症下药“治已病”,未雨绸缪“防未病”。
一、建章立制,健全内审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县级公立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应建立指导、监督、复核和内审质量评估制度,对内部审计质量实施有效控制,并接受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制定合理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以促进公立医院规范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揭示风险隐患、提升发展质量。
二、以审代训,开展内外联动培训
审计机关应依法履行指导与监督职责,统筹管理卫生健康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内部审计人才,扎实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举办内部审计业务培训班,从审前调查和审计现场入手开训,切实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实战能力,促进国家审计与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有机融合。审计机关进入公立医院开展项目审计时,选派内部审计人员参与,采取“以审代训、审训结合”方式,审前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对内部审计业务进行辅导,传…………
本文共1721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