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中小学和谐教育探微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和谐。《教育学》告诉我们,凡是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教育就是和谐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理论和实践表明,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具有多种措施。
一、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实施中小学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人民大学 郑功成 教授提出:“和谐社会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并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样,学校教育的成败得失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高度相关。也就是说,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是中小学实施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一)教师与学生间平等关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新课程追求的目标是形成民主平等、情感交融、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人格平等,核心是和谐发展。无疑,教师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在伦理上,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在传统的“传承教育”观念下,“师道尊严”使得师生之间难有真正的民主与平等,更勿论学生的个性张扬。新课程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变“传道解惑”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多一点民主互动,多一点共同研讨,多一点风趣幽默;课堂外多一点信任尊重,多一点人文关怀,多一点娱乐交流:这样才能尽可能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本文共7832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