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乡镇(街道)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中最基层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在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后,基层尤其是乡镇(街道)、村(社区)能否具备承接能力,是“放管服”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关系到改革的落地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为此,课题组通过深入部分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调研座谈,对乡镇承载能力建设进行了细致调研。
一、当前推动乡村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面临的现实难题
最近一轮县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各乡镇(街道)通过规范内设机构、整合事业站所,理顺了职责关系,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区域性服务机构和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权限和服务职能。然而随着乡村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的全面推开,乡村两级所面临的承接能力不足等现实难题也日益凸显。
1.增项不增员,“忙不赢”。当前,区里通过委托下放、直接下放、业务下沉三种方式,将新增的22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下放到基层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办理,下放的数量和力度都是空前的。然而,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原有的工作人员数量并未增加,大部分乡镇(街道)是依靠现有工作人员仓促接手,村(社)人员紧缺现象更为严重,多数窗口人员身兼数职,难以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上级对于基层监管执法力量的配备,基本都难以满足一个乡镇(街道)日常监管执法的需要,在力量和质量上都显得捉襟见肘。
2.简政不放权,“跑不动”。部分与民生相关的事项仍然存在“一条腿走路”的问题。比如,低保户、五保户的的审核申办工作,在乡镇(街道)可以受理,但…………
本文共1923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