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地方零基预算改革的实践探索与完善路径研究(审计工作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传统的增量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政管理需求。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零基预算改革应运而生。零基预算强调以“零”为基点,对所有预算项目进行重新评估,根据其必要性和绩效水平决定资金分配,从而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新一轮零基预算改革提出的背景
零基预算概念由美国学者维恩·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大企业实施并取得成功,随即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政府间推行,成为现代预算管理的重要工具。1998年前后,中国首次尝试零基预算理念,2014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多地启动试点,逐步将其融入财税体制改革。在当前预算紧平衡的背景下,零基预算理念重回改革视野,2021年国务院要求“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财税体制改革核心任务,为零基预算改革提供了中央指引。
零基预算改革之所以被广泛接受,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一)传统增量预算的弊端。传统的增量预算管理模式以上年预算为基数,仅对新增部分进行审核,容易导致预算支出刚性增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而预算管理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基预算改革作为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共2661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