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习近平在正定》读后感
习近平同志曾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我看完采访实录《习近平在正定》后最真切的感受。
采访实录通过受访者口述,生动展现了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期间的奋斗轨迹。在正定工作的三年多,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使正定这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冀中平原农业县赶上时代大潮,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习近平同志后来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在受访者口中,年轻的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善作善成、勇于担当,但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他对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真切情意。掩卷细思,有几点感触颇深。
——“他常忧民之疾苦”。文中写到:“习近平同志到正定上任伊始,首先解决的是正定征购负担过重的问题”。过去,正定的征购任务高达7000多万斤,平均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就有将近200斤的负担。农村大队和社员只能靠增加投入,加大水肥,才能保持住高产量和高征购,这样种粮食的成本就高。有些地方交了征购,农民就没了口粮,只好到别的县买高价粮当口粮。因此,粮食交得越多,群众收入水平就越低。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后,不想在逐年加码的征购任务上再出什么“政绩”,他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摘掉“桂冠”,让人民喘一口气。于是和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商量,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经过反映和调查,国家征购减少2800万斤,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后来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这一点的时候,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正定宁可不要‘全国高产县’这个桂冠,…………
本文共2343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