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温州中国改革进程的缩影
浙江温州地处东南沿海,一直以来,由于瓯江、飞云江和鳌江三大流域的阻隔,温州与外界的交通基本只能依靠水路,而三面环山一面朝海的地理环境,又使得在农耕时代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少之又少,这里的人均土地拥有量只有三分。交通闭塞、位置偏远,资源匮乏、可耕地少,这让温州很长时间都处于浙江省落后地区之列。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或许正是因为缺乏区位优势与土地依赖的地域环境,反而让温州人这一群体形成了特定的精神禀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温州人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凭借着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的「四自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温州模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
在共和国六十诞辰之际看今天的温州,已经完全「脱胎换骨」,成为了海陆空兼具的沿海大都市,实现了工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之都的腾飞。回顾温州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细细品味温州的每一步发展,我们会发现,所谓「温州精神」、「温州模式」,其实就是中国在经济发展、改革进程中的一个个缩影!
缩影一:永嘉县燎原社开启「包产到户」之门1956年,正当中国农村处在合作化运动高潮之际,时任永嘉县委副书记的李云河同县农工部干事戴洁天到基层考察,发现合作社的菜地里,冬雪压住了油菜,却没有社员出来除雪。只听得一位老农叹道:「唉!大雪天,都在家里陪老婆孩子烤火呢,要是自家的田,管保连70岁的老太也会出来除雪的。」1956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生产组和社员都应包工包产》的文章,这让李云河产生了「包产到户」的想法。他兴冲冲地拿着报纸来…………
本文共5219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