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特权到法治--转型路上的辛酸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通读《我不是潘金莲》,主人公李雪莲,为了一个说法儿,打了一辈子官司,直到她的前夫死去,这个说法儿从根儿上无法成立了,她就去选择自杀。心中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感慨良多,有对李雪莲的怜悯,更多的是纠结,这何尝不是我们基层工作者很多时候所面对的情景呢?这何尝不是转型路上必经的辛酸历程呢?
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在处理政务和日常事务中,其依据和规则无非是天理、国法、人情。到近代之后,出现了法治国家,但都是一个漫长的历程。法治是指“良法的一体遵守”,不管是法律体系及制度的完善,还是普通公民的自觉遵守,都是艰难而且漫长的过程。
回到这个小说中来看,主人公李雪莲为躲避计划生育政策而选择假离婚,却没有料到会被“黑吃黑”,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是一个“法盲”,以道听途说的“离婚”方式躲避计生政策本来就是不可行的,因为即使离婚也无法避免被处罚,而其离婚方式确实在法律意义上解脱了其丈夫,离婚了他们就不在存在什么夫妻关系了,即使其丈夫该被道德谴责,但在法律上他的选择也无可厚非。李雪莲紧接着为讨到一个说法,开始了数十年的“告状上访”之路,不得不说我深刻理解她的想法,佩服他的倔强,但这也仅仅在道德范畴,法律既无法惩治他的丈夫,也无法强令他们复婚,而她却坚信法律能够帮到他。说到这里真让人纠结,为了躲避现有的政策法规,她选择了离婚而弄假成真;为了讨回说法,而坚持要用并不存在的法律来约束其前夫。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普法宣传以及法治教育在广…………
本文共1150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