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镜今鉴——从民本思想到群众路线

投稿人:ycgw… 发布时间:2014/12/16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1928字

内容预览:


一提到“群众路线”就不能不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政治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思想,能让为政者在执政中注意顺民心,认识到人心向背决定着一个朝代的强弱、治乱、兴衰和存亡。作为这种人文精神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内容,正是由它构建了治国安邦的思想基础。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和党的宗旨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历史积淀。民本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内涵。《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家语》记有:“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所以覆舟。”孔子把百姓与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生动形象地道明了其利害关系;至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民是最尊贵的,“社稷”代表国家“次之”,“君为轻”是强调君主是最轻的。这个可以誉为是中国古代贵民思想的代表。到了汉代,贾谊写的政论书《贾子》上有“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的论述;“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唐太宗对民本思想的认识是非常明确的,在《贞观政要》中,详细而且多处地记载了他对民本思想的观点。宋代的苏舜卿主张“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而明末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旨更加鲜明,他第一次直接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认为“盖天下之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历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对民本思想作了深刻的阐述和表达。从殷商西周时期的“民惟邦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民贵君轻”思想到明末清初的“民主君客”思想,这些精辟论说,无一不表…………


本文共1928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