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贞观之治”谈和谐社会

投稿人:oneb… 发布时间:2008/5/31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2292字

内容预览:


由“贞观之治”谈和谐社会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对唐太宗年间政绩的美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曾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就当时的世界而言,它经济繁荣,文化先进,举世瞩目,造就了政通人和、生产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人才辈出、上下同心的“和谐”局面。虽然真正的和谐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出现,但“贞观之治”作为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繁荣昌盛的阶段虽不能说是和谐社会,但从以史为鉴的角度来看,“贞观之治”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借鉴的精神财富。

一、“贞观”本身具有和谐之意。“贞观”既是唐太宗的年号,又是其治理国家的方略。“贞观”即“正”和“中”,“正”就是不偏不邪,公平公正;“中”就是不左不右,既积极又稳妥。因此,“贞观”本身具有和谐平衡之意。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践行“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从”、“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为君之道,推行“以民为本”的政策,带头提倡节俭,释放宫女,让利于民,“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奖励农耕,精简中央机构及官员,约束皇亲国戚,慎重选择地方官吏,整肃贪黩腐败等,达成相对的动态平衡即和谐状态。这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相似之处。

二、包容天下的民族观念和对外策略营造了天下归心的外部环境。贞观以前,中原统治者正统的民族观念都是讲“夷夏之辨”,严“夷夏之防”。这种思想在意识深处有一种民族隔阂、难以相融的情绪,对秦汉魏晋以来的民族融合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而贞观时期,唐太宗明…………


本文共2292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