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中、上区。受特殊区位、地貌、气候的影响,长期以来,承受着外洪、内涝、干旱的多重威胁和压力。保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对近年来,特别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的一系列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实施后给水利建设管理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经过艰苦努力,我市初步构建起具有**特色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模式,带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严竣的挑战挑战一:农村税费改革给水利建设管理带来巨大冲击。我市是一个水利大市,湖泊沟渠纵横交错,涵闸泵站星罗棋布,水利设施基数庞大。据统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市现有干支斗渠4808条,长6627公里,其中市管干渠23条464.7公里;排灌涵闸1242处,排灌流量1367立方米每秒,其中市管涵闸24处,排灌流量886.5立方米每秒;装机55千瓦以上固定排灌泵站243处、491台,装机5.6万千瓦,提排流量694.58立方米每秒,受益农田面积101万亩。其中市管大型排灌泵站4处20台,装机1.12万千瓦,排灌流量149.5立方米每秒。镇处管泵站147处、288台,装机2.6万千瓦,排灌流量303.26立方米每秒。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排涝、灌溉水利工程体系。农村税费革前,全市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农村积累工、水利义务工等“两工”均保持在劳平20~25个左右,确保了水利建设的大规模、高质量。1995年,全市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1315万元,主要是群众投劳折资;2000年,全市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到1830万元,同样以群众投劳折资为主;2002年全市水利建设资金达到2375万元,也是由群众投劳折资为主;2003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176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0万元,群…………
本文共5360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