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谈红旗渠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投稿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5/11/10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2502字

内容预览:


谈红旗渠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按照市委党校培训教学安排,我同主体班学员到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听取了聂广春副教授《弘扬红旗渠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的授课,到林县分水岭,观看红旗渠展览馆,实地察看青年洞,走一段红旗渠,亲身感受了当年林县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英雄气概和修建红旗渠过程中铸就的红旗渠精神,倍受感动、振撼和激励,确有所收获。  

河南省林县(现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七山二岭一分田,由于受地质、气候、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是十年九旱,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解放后也修建了一些水库和水利设施,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1959年县委组织对水源情况进行调查,于10月10日决策从山西平顺县引漳河水入林。这个决策是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在科技落后和水利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在太行山上凌空施工,劈山建渠的决策,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并积极参建。工程从1960年2月11日3.7万人进山施工开始,共有35万人参建,到1969年7月竣工,陆续建成了70公里长、水面宽8米的引漳入林主渠和分布全县的三条干渠及许许多多支渠,总长2500公里。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天下第一渠”。红旗渠的修建,改变了林县缺水的历史,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林县人民“誓把河山重安排”的愿望,实现了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精神变物质”、“人定胜天”的生动体现,也凝聚了永世相传的红旗渠精神,我们要学习、借鉴和弘扬。  

感受红旗渠,了解红旗渠的修建过程,重要的是理解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影响和指导我们现在的工作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本文共2502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