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浅论如何加强我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014年8月)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清晰而具体地勾画出了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宏伟蓝图,为我国的“十二五”发展进一步定了“调”,备受各界瞩目。其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目标,就是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笔者认为,这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重要基础,也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展望中国梦的近期目标,我们在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结合我市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市当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便民不够,效率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审批、服务事项项目多,各地各部门受理办理点分散,且程序复杂,群众办理各种事项存在多头问、多头跑的现象,既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是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目前,我市各地各部门的政务中心,窗口设施规模较大,相对独立,特别是其网络系统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造成了政府房产资源和信息网络设施资源的相对浪费。此外,各中心在采集信息、资料归档等方面自我封闭,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客观上造成了信息资源和其他库房设施资源浪费。
三是标识不一,办事地点标识不规范仍然存在。办事地点、名称、服务窗口标识不规范,服务指南和告知不统一。如,法律咨询窗口的名称就有“司法110联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宣传”、“律师接待…………
本文共2892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