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三原因致垃圾分类推进“卡壳”亟需重视解决

投稿人:wang… 发布时间:2014/7/2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739字

内容预览:


在近十余年的时间里,我国多地先后尝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但是存在三方面原因,致大多数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遭遇尴尬“卡壳”,亟需上级重视解决。  

一、多头管理致管理合力分散。在我国,垃圾有很多“婆家”,2000年8个试点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推广工作,确定了主导部门是建设部;资源回收的政策制定部门是发改委;具体管理资源回收产业链的是商务部;而垃圾处置过程中产生污染,归环境部主管。多个“婆家”管理的结果是,垃圾处理难有统一的规划。而中国环科院固体废物研究所所长王琪表示,“如果垃圾分类能够与废品回收相结合,效果应该很好。但管垃圾分类的和管废品回收的,是两个部门。”  

二、过于重视资源化利用,忽略处置初衷。垃圾分类,被认为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最好方法——如果危险垃圾被分拣出来,垃圾处置的效率就会提高;如果可回收的垃圾分拣出来,垃圾总量就会变少。但是,在过度强调“资源化”利用的主导思路下,必然会重点围绕着效益和利润,而忽略了垃圾分类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垃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陈吉平表示“垃圾就是垃圾,我们首先应该让垃圾无害化、减量化,最后才是资源利用。”  

三、分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至工作落空。经过前期的宣传引导,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与技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如果当地对分类垃圾的处理能力无法满足日常垃圾时,将直接影响垃圾分类工作。如杭州市从2010年正式启动垃圾分类重启试点,直到前天2014年6月,杭州市第一个200吨厨房垃圾处理项目才刚刚落成,而根据杭州环境集团提供的数据,杭州主城区每天产生的分类垃圾为800…………


本文共739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