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则题为“受助不感恩,资助者寒心,襄樊5名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的报道。说的是,襄樊某大学5名贫困生受到地方慈善人士资助后,一年多时间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没有丝毫的感谢之举。受助大学生的冷漠,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寒心。今年6月中旬,襄樊市举行的第九次“爱心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消息刊发后,立刻引起了社会和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有人说,这5名贫困生是有点不识抬举,人家那么热心捐助你读书,你怎么连句感谢话也没有呢?人家无偿捐助你,图得是什么?也有的人说,这种资助又不是贫困生自己提出来的,只是社会的一种现象,举办方在做秀,他们只是作为宣传的一个道具,用不着感激谁。
如何理解感恩?是不是应该感恩?怎样去感恩?带着这一串问号,今天,让我们共同寻找正确的答案。
一、找回迷失的感恩之心
下面我列举几种现象,大家画个像,在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影子:
现象一:“我家有困难,大家就应该捐助我”。有的同志抱着“解困”的想法来到部队,个人遇到了困难,认为组织就应该帮助解决,甚至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使捐助“变了味”。更有甚者得到了大家的资助,感到心安理得、理所应当。
现象二:“工资待遇提高了,工作热情反而降低了”。随着工资制度改革,士官都能挣到一两千元,应该说待遇有了很大改善。可是,有个现象不能理解,挣2000多元的士官,比起以前挣几百块钱的士官,作用发挥没有什么两样,而且有的士官干劲还在下降。问之…………
本文共3369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