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

投稿人:佚名 发布时间:2006/4/27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8395字

内容预览:


———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

[摘 要]本文比较了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与政府规制办法,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旅游的标准管理、规模经营与经营者的“飞地化”导致乡村性的消失,主张乡村旅游应从主题、地格与氛围三方面塑造与维系乡村性,应该强化特色分类管理、合理规划、坚持“本地化”与改进土地政策以保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民俗村;发展模式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农村依托型(以农村聚落、农民生活为依托);农田依托型(以农田、苗圃、茶园、花园、果园、林园等为依托);农园依托型(以“三高”农业园为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在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郊区,成都的农家乐与北京的民俗村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

一、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一)乡村旅游的理论回顾乡村旅游占所有旅游活动的10%~25%(欧洲参数eurobarometer,1998)。它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性(rurality)为依托的旅游活动。德诺伊(dernoi,1991)指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有与土地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农业活动)的、存在永久居民的非城市地域的旅游活动。他还鲜明地指出:永久性居民的存在是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瑞切尔(reichel)、罗文格特(lowengart)和米尔曼(milman)就指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世界经济合作组织强调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保持乡村性的关键是:小规模…………


本文共8395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