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我与宁德十年征文:白水洋成长见证“十年速度”
鸳鸯溪因鸳鸯而崭露头角,白水洋因鸳鸯溪而脱颖而出。
“长在深山人未识,一朝觑见叹倾城。”白水洋,这颗藏在深山中的明珠,经过50年的孕育,十年的高速发展,终于光彩夺目。
她的成长脉络,清晰地见证了宁德神奇的“十年速度”——
一
儿时,舅公常给我讲“捕鸳鸯”的故事。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在屏南县双溪公社工作时,与白岩溪畔的社员们一起捕鸳鸯的亲身经历。
寒冬时节,社员们将篾匾放进自制的大竹笼里,匾上撤些谷子,下面系根绳子,连着笼门。鸳鸯踩在匾上吃谷子时,拉动绳子,笼门关上,鸳鸯就成了“俘虏”。那时很穷,许多人只用麻绳当裤腰带。一次,一位女社员在收割庄稼时断了裤腰带,她打了个结继续收割,想不到又断了,她一看再打结就太短了,干脆将破麻绳一扔,顺手抓起一把稻草搓成一根绳子,往腰间一勒,又继续干活了。在那么贫穷的年代,捕到鸳鸯能改善人们的生活。
前不久,我在父亲的书架上偶然翻到一本,由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的《中学语文阅读文选》,书中有一篇《捕鸳鸯》的文章,描述的正是白岩溪畔的社员们捕鸳鸯的生动画面。文章最后说:“捕来的鸳鸯都送到城市的动物园去饲养和出口换取外汇,所以捕鸳鸯是一项很好的副业生产。”此时的鸳鸯除了肉食外,还有经济价值。
二
80年代,鸳鸯从北方捎回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宜洋村白岩溪为核心,设立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白岩溪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的省级“鸳鸯猕猴自然保护…………
本文共1726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