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综治基础知识讲稿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提出历史背景
大家可能都了解,建国后,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时好时坏,从5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共有五次犯罪高峰,第一次犯罪高峰是在建国初期,峰顶为1950年,当年立案53.1万起。主要是旧政权的残留分子对新政权的仇视、颠覆与破坏造成的,以普通刑事犯罪与反革命犯罪交织为特点,惯匪惯犯较多。从1952年到1960年,年发案数一直保持在20万~30万起,出现了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第二次犯罪高峰发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峰顶为1961年,当年立案42.1万起,这次高峰主要是天灾人祸引起的,以侵财犯罪居多,主要表现为盗窃粮食、耕牛、农具等生产资料,以及诈骗和投机倒把等。与第一次刑事犯罪发案高峰相比,盗窃案的比例从58.4%上升至81%,这说明了很大原因是来自贫困和饥饿,为能够得到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第三次犯罪高峰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犯罪高潮在1973年达到峰顶,当年立案53.5万起。大量的犯罪行为是打着"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旗号,以"打、砸、抢"的形式出现,有强烈的政治运动的色彩。第四次犯罪高峰从1978年开始(立案53万起),1981年达到峰顶,当年立案89万起,,以强奸、流氓、抢劫、盗窃等骚扰型案件最为突出,14~25岁的青少年案犯占70%~80%。针对这种状况,1983年7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在同公安部负责同志谈话时,十分尖锐地指出:"刑事案件、恶性案件大幅度增加,这种情况很不得人心。""为什么不可以组织一次、二次、三次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战役?"正是在小平同志的亲自指导下,全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在1983年8月,党中央作出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
本文共3333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