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利益均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所追求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如何界定“和谐”也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关键。对于“和谐”内涵的界定,存在着这样两种说法,其一是着眼于从利益与矛盾的角度来解读“和谐”。在马克思看来,“‘和谐’作为社会状态,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另一种说法则是从传统意义上来界定“和谐”的内涵。在现代汉语中,和谐“具有协调、融洽、合作等意义。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同一,而是指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也许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权威的和谐的定义,然而上述观点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强调了和谐社会中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的问题,强调了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认为,和谐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应有能力使产生的矛盾通过纠错机制和缓解机制而得到有效的化解,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相互容纳和共存,以此来维持良好的秩序,从而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无庸置疑,现阶段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多元利益互惠共存的社会,而利益的协调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对共青团功能的新定位
就利益与和谐的关系而言,利益是引起冲突、激…………
本文共2549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