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研讨发言材料:立德修为行稳致远

投稿人:4445… 发布时间:2021/6/15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2246字

内容预览:


学史崇德研讨发言材料:立德修为行稳致远

  关于“德”,我们无时不闻亦无时不伴。从“德”字最早的甲骨文看,它就是“人”旁边一只“眼”和“心”,或者把左边“彳”看作“行”,即从行从直,靠心灵支撑我们的行为。“德”衍化发展到至今,己不是“仁义礼智信”简单五个字所能囊括的,实际上,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附于人身上,便成了德:团结友爱是德,无私奉献是德,忠孝仁义是德,温柔贤惠是德;简朴是德,吃苦是德;廉是德,善是德……等等等等。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既然德是相对所有人的一个通常概念,为什么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把“学史崇德”作为一个专题特别突出出来?在慢慢的学习和品悟中我终于体会到了,原来德在我们党的百年史和党史人物上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从一个个鲜活的英烈和时代楷模身上,我看到了方志敏、刘胡兰、江竹筠等一批英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凛然大德;我也看到了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等一批英模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传世公德;我更看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一批领袖人物修身齐家、言传身教的美好私德。学党史,我们不仅只是停留在明道理添自信,更重要的还是要从历史和现实人物中汲取博大的精神营养,把崇高美好“德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实践证明,只有立德修为,才能行稳致远。那些在党的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物,无不昭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席中共一大的陈公博、周佛海公然叛党投敌,终究成为后人的笑柄;长征途中张国焘背信弃义闹分裂,也只能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当今那么多看似前途无量的公知人物,也多经不住名利诱惑而自毁前程。“缺德”…………


本文共2246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