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论文:协商民主的理论实质与实践路径研究

投稿人:佚名 发布时间:2019/12/20 投稿交换  会员申请 全文12331字

内容预览:


协商民主的理论实质与我市的实践路径  

一、“协商民主”的本源及其兴起  

(一)“协商民主”的提出及内涵  

“协商民主”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学者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主体内容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  

1、“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的兴起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追溯到雅典城邦民主时代,当时公民通过公民大会进行集体决策。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有传承的因素,但更多的则是对竞争性民主(票决民主)机制弊端的反思。票决民主遵循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面对多元文化、多元利益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票决民主有其不足。由于过于依赖票决民主而忽视参与民主,过于强调自由而忽视平等,西方的民主机制越来越不能满足公民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的强烈诉求,无法应对多元文化现实挑战,西方民主制度面临严峻的危机。为了破解票决民主的困境,1980年,美国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首次在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民主”一词。协商民主着眼于五个方面的协商机制:通过民主决策协商拓宽利益表达渠道;通过民主管理协商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民主选举前协商引导公民的理性表达;通过民主监督协商制约行政权力;通过民主参与协商推动权力部门、公民组织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交流。学者们普遍认为,协商民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元化利益格局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沟通、公民自治与公共决策,从而弥补票决民主的不足,促进…………


本文共12331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