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的历史意义及运用党课讲稿
一、“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
在三湾改编之前,已经诞生达六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人还没有拥有一支独立的军事武装。我们党虽然整合和影响了一些国民党军队,并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团政治指导员办公室直接管连队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只做宣传教育工作,因而政治工作没有群众基础。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就难以直接掌握士兵,团一级即使设了党的组织也难以掌握部队。可以说,我们党掌握或影响的叶挺部队、贺龙部队等所以在三大起义中被逐次击溃,缺乏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一个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在毛泽东直接领导的秋收起义中也普遍存在。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东赣西秋收起义爆发。秋收起义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合后,毛泽东否定“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把部队引向罗霄山脉建立革命根据地。当部队走到萍乡县芦溪镇时,遭遇敌军和地主反动武装的偷袭,部队伤亡1/3,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当部队到达莲花县三板桥时,毛泽东叫来何长工,要他到永新去找一个上井冈山途中安全的休整地。9月25日下午,何长工来到永新石市村,找到了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农会干部汪季元,了解到走过高溪后,爬越十里山,有个群山环抱的山沟名叫三湾。那里既能摆脱敌军追击,还可走上宁冈茅坪的山路直达罗霄山脉,并介绍井冈山上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武装”。连夜,何长工向毛泽东汇报此事,作出决定去“三湾改编”重大决策。9月29日上午,起义部队翻越…………
本文共10180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