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结业论文:加强水土保持、促进生态文明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及特点
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我市水土流失状况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我市降雨量大而集中,年平均降雨量1345.2mm,降水分布山区多于平原,山区可达到年均1700mm,降雨历时不匀,尤其是8~9月受台风影响带来的暴雨,均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我市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中低山区、台地低丘占总面积的79.82%,坡度3°以上的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63.7%,15°以上的山坡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37.6%,另外江道坡度陡,从而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我市属丘陵红壤区,土壤粘重,土质板结,渗透力差,通气性不好,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原始植被遗存很少,现有植被主要是常绿针阔叶次生林、松灌残次林、灌木小竹丛、草灌丛及人工林,森林结构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林种结构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降低了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人为活动作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为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局部坡度、截短坡长、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植被覆盖、修建防护工程等方式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近年来陡坡开垦、乱砍滥伐等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行为已大为减少,但无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坡耕作、林种单一、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的情况依然存在。交通、土地开发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设施建设和采矿等开发建设过…………
本文共3881字,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
初到新人请【点此注册】加入会员
刚已注册请【刷新页面】打开全文
会员老友请【登录网站】查阅文章
文秘热线--资深的文秘专业网,海量的写作范文库![了解我站]
网站编辑推荐您: | |
使用本站范文+AI写作,完美解决写作难题。✒️免费开始AI创作 |